警惕!江都疾控人员抓了13只,严重可致人死亡! 世界速读
春夏户外活动增多
在外游玩或者干农活的时候
(资料图)
要警惕一种叫做蜱虫的生物
因为被它咬一口
可能命就没了
就是这种可怕的虫子
蜱虫被称为“草丛里的吸血鬼”,不慎被叮咬会引起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等严重疾患。连日来,江都区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先后来到大桥镇佘坂村、渌洋湖公园、仙女公园、大桥北湖公园、大桥镇三江营段江滩等处,在野外“逮”蜱虫——实施蜱虫监测,全面评估全区城乡蜱虫种类、密度、分布、季节消长等情况,为精准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。
在大桥镇佘坂村一次捉蜱行动中,工作人员早晨6点就来到预定地点。“蜱虫一般采取守株待兔的办法寻找人或动物宿主,我们采用布旗法来逮蜱虫——每人一面白色绒布旗,或拖旗在草地上行走,或在灌木丛和杂草上来回挥动布旗,以粘捕草尖或树叶上的蜱虫。”区疾控中心消毒与病媒生物监测科科长单丽丽一边穿“大白”防护服,一边介绍:“每人一件防护服、一副橡胶手套、一只口罩、一副鞋套、一把镊子、一支标本管,以及这面白色布旗,就是我们捉蜱虫的全部装备。”
随后,身着防护服的4名工作人员在草地、灌木丛上缓慢拖拉着白布旗前行,每走一段距离,便停下检视附着在布旗上的蜱虫数量,并将蜱虫放到冻存管中分类编号。记者注意到,当日气温只有27℃左右,但身着防护服的工作人员在连续工作5小时后,衣服已完全被汗水浸湿。
据统计,4月份以来,区疾控中心共对城乡外环境进行4次游离蜱监测,共拖旗16面,拖旗1.2万米,拖旗时长1280分钟,捕捉到蜱虫13只,密度指数0.11只/布旗•100米。在对农村居民区10只散养动物进行寄生蜱监测时,未捕捉到寄生蜱。
蜱类昆虫监测包括寄生蜱和游离蜱监测,其中寄生蜱采用宿主体表检蜱法,游离蜱采用布旗法。监测时间在每年4至9月,监测区域主要分为农村居民区、农村外环境、城市公园、郊野公园、森林公园,其中农村外环境和公园开展游离蜱监测,农村居民区开展寄生蜱监测。单丽丽说,江都从2016年开始蜱虫监测工作,全区城乡均发现有蜱虫分布。蜱虫虽小但危害很大,携带多种病原,常通过叮咬吸血传播多种疾病,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,近年来时有发生,病死率可达10%。
·如何防止被蜱虫叮咬?·
疾控中心提醒:除避免在蜱虫高发时间段进入蜱虫高发区域,确需进入蜱虫高发场所时,应做好人员着装防蜱,主要要做到“1个衣领口、2个袖口和2个裤管口”这5处开口应紧闭,防止蜱乘虚而入。也可在人体暴露部位使用有避蚊胺等成分的驱虫药水,并结合在服装上施用氯菊酯成分的杀虫剂,可最大限度防止蜱虫叮咬。回来后在2小时内通过洗浴自查,主要检查身体毛发多、皮肤薄、皮下血管丰富的部位,如头皮、耳后、腋窝、肚脐眼、腰部、腿窝和大腿内侧等处。蜱虫不吸血时,有芝麻粒大小,吸饱血液后,有指甲盖大。
如果发现体表叮有蜱虫,应尽快采用正确方法进行机械拨除,可使用酒精滴于蜱表,然后用尖细头镊子,将蜱虫尽可能靠近皮肤表面夹住,轻轻剥落,要以稳定均匀的力向上拉动轻轻剥落,不要扭曲或猛拉硬拽,这会导致蜱虫口腔部分脱落并留在皮肤中。如有口腔部分脱落并留在皮肤中,也不要过于担心,及时就医,寻求专业处理。
如果发现已被蜱虫叮咬
一旦出现有发热、全身性皮疹
关节痛、颅神经麻痹
呼吸困难或晕厥等蜱传疾病症状
应立即就医
来源:江都融媒
作者:记者 吴雍 通讯员 黄海燕
编辑:阿娇
审核:高克勤
(部分内容或图片来源于网络,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,以便发放稿费)
标签: